2019-01-17

 

 

 

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追求好。比如,追求考试成绩要好、表现要好;为人处世方面要做一个好人;如何把事情做到好或者是让别人满意……

 

华京斯写的《与赛斯对话》中提到,我的老师赛斯说,如果你想要去帮助某一个人,可是你心里其实是不喜欢这个人的。你内心的声音有可能是——我不但不喜欢他,而且也不想帮助他。也就是说,某个理性的自己觉得想要帮助这个人,可是,真实的感受却是讨厌他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社会、教育、父母和老师会教导我们:“你应该说服自己,不要被自己的偏差和执着给蒙蔽了,你应该想办法去帮助这个人,只有这样才是符合我们社会所谓的好人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符合一个道德标准、好的标准,或者说服自己把对这个人的偏见压抑到潜意识里,然后再去帮助这个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子的。

 

可是,我的老师赛斯说:“当然,你可以压抑内心对这个人的不喜欢,然后去帮助他。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自己的内心是不情愿的,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帮上这个人的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是通过思想工作而说服了自己,或者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压抑下去,然后出于一个理性的、道德的与应该做件好事等原因去帮助这个人,最后我们却发现没有帮上这个人的忙。

 

我们的社会、教育和文化常常会让我们偏离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越来越远,而让我们在理性上、道德上、考量上做一个好人, 做别人认为对的事。可是,到后来可能因为我们做了“。滥好人”而导致自己内心累积了很多负面的攻击情绪。因为我们是在很多次不愿意的情况之下说服自己去做的,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累积一个不满的能量。

 

 

表面上我们是要想帮助这个人,可是事实上我们的能量趋势是要颠覆别人存在的基础。比如,有一个学员和我说:“许医师,我一直很困惑,每次我都很希望去帮助周遭的人,想彻底地帮他们摆脱困难,一些细节问题我都为他们思考得很周到。可是人家不但不体谅我的好意,而且双方还会不欢而散,最后导致两败俱伤。”我就告诉他:“因为你想做好事、做好人而失去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无论做任何事情你都要记住:宁愿真,不要好。”

 

再举个例子,一个礼拜六的下午,我应邀到北京一个全国有名的儿童教育机构芭学园去演讲。当芭学园的三百多位家长和老师在与我互动的时候。其中有个小伙子就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位置上,我刚一上台,他就送给我一罐蒙古人用皮革包裹着的奶酒,他说:“这是仿照当年成吉思汗骑在马上的时候喝的那个奶酒酿造的。”原来这个小伙子是从内蒙古到北京来听我的讲座。

 

当演讲结束提问题的时候,我就让这个蒙古小伙子提了一个问题。演讲结束后,主办单位的领导就和我说:“许医师,今天的演讲非常成功,家长的反响也很热烈,唯一不足的就是你不应该让那个蒙古年轻人提问题。那个人的精神状态好像有点问题,他提的问题大家也听不太懂。要么是个严重的强迫症,要么就是有点精神分裂的状况。”

 

 

因为这个蒙古的小伙子问了一个关于“次人格”方面的问题,可能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不太懂。所以主办单位的领导就感觉如果不让他提这个问题,整个讲座的效果会更好。我就和主办单位的领导说:“如果这次演讲重来一次,我还是会让他问问题的。”我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好和真实之间,我宁愿选择真实,也不要那个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好。因为真实到最后就会变成好。

 

如果我们为了追求好而失去真实,那就是假。假的东西是没有力量的。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想要做一个好人,想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可最后都会变成虚假。就像许医师我到世界各地去演讲,我宁愿真实也不要好。假设我们要的是一个从内心发出来的很真实的感受、很真实的力量和很真实地呈现,那么,我们就不会牺牲掉这个真实,而呈现出大家都认为的好。因为当我们掉入好和坏的是非判断标准,我们就会用理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生命永远要回到真实。当我们在追求身心灵的过程当中,我们宁愿去呈现自己内在的真实,也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好。比如,许医师我就永远做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我就永远不怕丢脸、出丑、泄底等。如果我们以为真实的自己是不好的、真实的情绪是不对的、真实的感受是上不了台面的。那么,我们就会去追求好而不要真实,头脑就会要求我们去符合别人的期待,做到别人眼中的好,成为别人要的样子。可是,身心灵的学习最后都是要我们回来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最真实的生命呈现。

 

 

十九世纪美国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过一句话:“在一个时时刻刻想把你变成另外一个人的世界里,能够做你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就。”就像这次我到华北电力大学举办活动,之前北京的拍摄团队,包括导播、导演等也都来参加这个活动。因为每次我去录影,都是穿着那双蓝绿色的休闲登山鞋。这一次也不例外,那个导演看到我就说:“许医师,你该不会还是穿着上一次同一双的鞋子吧!”我说:“你说对了,就是同一双。”所以,我在推广赛斯哲学思想的过程当中,我一直在呈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永远不让自己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

 

在人的一生当中,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掉入一个陷阱,容易成为爸爸、妈妈、老师或者整个社会想让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我到外地去讲课的时候,因为我嫌穿袜子麻烦,所以,有时候我就光着脚。有的学员就说:“许医师,我们这里的身心灵大师从来没有一个光着脚丫子的。”我就说:“那我就是第一个啊!”

 

所以,不管当时觉得自己有多么的丢脸、坏脾气、小心眼、爱生气、爱计较、爱钱等,我们还是要永远接受、拥抱那个最原始、最内心、最真实的自己。然而,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一辈子都在符合别人期待的标准。特别是那种反应比较快的聪明人,他们很容易就会知道别人、社会想要自己成为的标准或者让自己呈现的样子,从而让别人来肯定你、接受你。但是,许医师我就坚持一个信念:我绝对不会变成别人想要自己成为的样子。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地回来接受、肯定、呈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候,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在赛斯书《灵界的讯息》中,我的老师赛斯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老牧师,当他第一次经过一位喝醉酒的人的身边时,他的内心其实想说:“你这个懒鬼,怎么把自己喝成这样,太讨厌了,真想踹他一脚。”可是嘴里却说:“这位兄弟,上帝祝福你,上帝爱你。”这位老牧师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当他每次经过这个醉酒人的身边时,虽然嘴巴里说出来的话都是祝福这个人,但是内心却对这个人发出强烈的攻击性能量,而醉酒的那个人在心灵的层面上就会感觉到老牧师对他的攻击。

 

如果我们对某个人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看不惯,那就直接告诉他:“我看不惯你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那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并不是你事情做得不好。”当我们说了实话以后,别人反而会更喜欢我们。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都在违背自己的内心,从而导致自己累积负面的能量。当我们压抑、束缚自己去帮助别人,最后却因为自己发出的负面能量,而与对方连朋友都做不成。

 

假设我们相信理性的自己,以为表面上敷衍、糊弄一下别人,别人就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赛斯哲学思想一直告诉我们:宁愿真,不要好。要做回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让我们去追求那个让别人觉得好的表面的假象。

 

虽然这个社会让我们变得既浮躁又肤浅,可是许医师我一直告诉大家:真实才能有力量!真实才能找到答案!真实才能够让我们和宇宙的力量联结在一起!

 作者|许添盛 

 摘自|有声书《心灵的本质》

 文字整理|平和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说实话会使人健康 科学证实千真万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