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浮华,意指浮在表面的东西,华丽诱人、热闹喧嚣、感官刺激、骄奢淫逸、自尊炫耀。这些浮在表面而没有实质内容的东西,和心理上的空洞和空虚感几乎是互补的,从一极走到另一极是其必然。浮华会走向空虚,而空虚就需要更多浮华来填补。浮华其实就是一种人心所共有的浮躁心理现象。

 

我们觉得自己作为普通人不太可能会有那些浮华的生活。但是如果你认真观察人的世界和心理,大部分人虽然过得不算是浮华的生活,其实也会在内心模仿和渴望浮华。对浮华的渴望暗示通常出现在人最多关注的地方,视线最容易聚焦的地方。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的魅力也可以轻易感受它们的无处不在。哪怕看起来是别人的世界,我们也不可能不受其影响。通过被动地认识到世界现象之丰富,也能感受到浮华在感觉器官上的实现。实际上,我们都深受那些未体验过的浮华生活所引诱,而且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这种洗脑的过程就类似于催眠,当我们沉浸于其中的时候,我们忘记了我们自身生活的枯燥和乏味,日复一日的上班、劳碌、吃喝拉撒或者无所事事,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严肃的话题。信息化的生活带来快感和慰藉,至少我们能够去寻找某种注意力的转移来摆脱现实的贫乏感。或许不是出于渴望某种生活方式,而是通过接触各式各样的体验让人感觉放松提神,通过欢笑和泪水的激荡可以在自己身上实现某种情感记忆的复苏,让自己不至于显得如此寂寞和无趣。大部分人追求的其实就是慰藉和打发时间。

 

但是总有些时候会不经诱惑产生渴望。这种渴望强烈的时候就变成了追逐名人和崇拜偶像,因为越是这样做就感觉越和自己心目中的浮华理想更贴近。每个人都有在内心塑造理想自我的需求,但是浮华理想却是以表面风光的方式首先接纳的。或者成为一个百无聊赖的潮流跟风者,看到社会上什么热闹、关注的人多就去附庸,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对自己有什么特别意义。这样的人也属于大众心理的一部分。

 

这种浮华需求也体现在对生活方式的追求上,比如越高端越有品味,购物越多越显得充实。也不一定非是实用或个人必要,只要可以随意挥霍就会带来快感和自尊。旅游也是一种奇怪的大众化生活方式,哪里热闹越往哪里去。仿佛是因为热闹而不是要放松心情。

 

在国内除了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你会发现难有一个淳朴自然、不被浮华侵袭的地方,大城市的气息浮躁而混杂,充满规则和野心。小城镇满足于苟且的平庸,吃喝玩乐但又羡慕有钱人,也算是一种粗糙的浮华生活方式。而其实小城镇的世人心态基本都来自大城市的影响。

 

无处不在的浮华现象和物质的快速发展有关,在物质化的今天,几乎没有人可以完全离开浮华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已经很难离开电脑、手机、多媒体这些东西,所以也不可能一点不受其洗脑和诱惑。不过有利的一面是通过这些不同程度的浮华体验,也可以了解过去可能需要好几生才能了解完的人世生活。通过科技手段,意识的增长大大加快,可以更快地进行沟通、了解收集信息、创造社会价值。让人的意识不必拘泥过去需要亲传或书籍文字的单一方式。

 

虽然最终这种高度运转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人心因过度使用而进入集体休眠。如同科幻猜想的那样,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能量系统,活动过载的时候就会导致自动关机。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灵性圈子也不得不采取浮华的方式,来“诱导”人们走向灵性的成长。因为人心在过度依赖物质化手段的今天,没有浮华几乎就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不被普遍规则接纳几乎就有一种不存在的恐惧。所以那些在灵性达到一定高度或似乎有一定高度的人,也不得不先满足人心的浮华需求,可以说是一种与时共进,也可以说是一种妥协。比如满足人对财富、感情、工作、关系等等渴望,或者用高学费、学历资质来证明灵性课程的高价值或珍贵性。

 

追求灵性导师也可能带入一种浮华的方式。名气、学生众多似乎是代表一个人的成就象征,最好有神通、道貌岸然、散发出慈爱的光芒、强大的气场影响力等等。这种膜拜心理更不用说一到特殊时间就向寺庙蜂拥而去的人潮了。于是不可避免地,这些表面东西就很容易被骗子利用去了。当然不是所有导师都是如此,也同样存在有影响力和不为人知的两种极端。

 

只要不是一个苦行僧,没有人愿意过上贫穷的生活。生活也不一定非要贫穷、事与愿违才能更灵性。但把财富和个人小幸运当做一种灵性成就来骄傲又是另一回事了,就比如一个和尚很为拥有一辆豪车的福报自得一样。如果你去聆听这个世界最有智慧和灵性的人的教导,比如佛陀、耶稣、克里希纳、老子、美赫巴巴等,你会发现他们几乎把浮华的生活方式当做仇敌,把人世间的种种物欲追求看成火宅里的游戏,沙滩上堆砌堡垒,在刀刃上舔蜜。世间一切体验如梦如幻,但是浮华却格外容易让人着迷堕落。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知道这是真理,你无法否认它。但是现实当中却不一定做得到。

 

社会的整体进步也许会带来某种暂时的物质和精神平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真理实现。在过去的大师里面,既有国王也有乞丐,既有贵族也有平民。但无一不是视世间的财富和粪土等同,这不是道德清高的原因,而是抛开假象后的真实体验。认识到浮华是空洞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绑住灵魂的迷网,通过它灵魂将一无所获。身为国王不觉得自己拥有什么,身为乞丐不觉得一无所有,这就是真知带来的力量。

 

人人都不同程度地渴望开悟和解脱,但是一旦开悟,你将发现那是很自然朴素的存在方式,你甚至都不会再有任何浮华的想法和需求。因为你不再觉得空虚和寂寞,但不表现为你将远离一切,只是它们因你的存在改变而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描述和体验是不太一样的,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得到了“开悟”或“解脱”这样一个东西,那他显然还是没有真正达到,仍然有一种浮华的概念在困住他。

 

因为人的意识习惯了浮华,所以主观地认为当“开悟”或“解脱”来临的时候会有神奇的事件或自我尊贵感受。不仅没有,甚至于因为心和心所的消亡,所有的爱欲、高下、尊卑都失去了作用。爱欲是束缚,如果束缚解除了,对快乐的感受也将缺乏参照,甚至不再是一种快乐。高下和尊卑其实也是一种浮华的概念。因为没有爱欲之诱,你会多了很多的踏实和平和。

 

摩耶是一切浮华生活的最主要依赖力量。所谓摩耶就是把重要的当做不重要的,不重要的当做重要的。比如世人把肉体生活当做重要,而把灵性生活当做不重要的。或者把不存在的意义赋予意义也是摩耶的功能,比如当世间财物赋予不同价值,把永恒的实在赋予无价值,把看得见的表相当做存在,把看不见的实在当做不存在等等,都是摩耶的性质。

 

摩耶在佛典里面叫做无始无明,和无始本源相反,一个是实在,一个是实在的影子。所以如果实在是无限永恒的,其影子也是无限永恒的,这就是为何它所制造的浮华生活是难以抗拒的,它是永无止境的,是用来对抗实在真理的东西。除非选择实在真理,一个人将不可能逃离其罗网。

 

【全線閱讀】《yacha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