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5

 

 

最近我常跟同学推荐一本书,叫做《 Psycho-Cybernetics 》,即《改造生命的自我形象整形术》。书中提到我们要建立一个好的自我形象。这本书其中有一段这样讲:“所谓一个好的自我形象,就是你不需要对自己或者对别人有过高的期待。”所谓过高的期待就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我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之前有一个个案,她有一点忧郁症,我问她犹豫的原因,她就提到当年她婚姻失败,在回娘家的过程中,发现她妈妈更在乎钱,比如爸爸想给她房子或者现金帮助她,但是妈妈不愿意。所以她很难过,为什么妈妈是一个爱钱比爱孩子更多的一个人?


然后我就跟她讲,请跟许医师念一遍:“我妈妈是人。我妈妈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我妈妈。”人都有缺点、有弱点,我的老师赛斯说得很好:“人就是因为不完美,才来到地球上。”


妈妈是人,妈妈不完美,一个不完美的人,当然会爱钱,因为她没有安全感。她除了是你妈妈之外,她还是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去原谅一个人。

 


当你把她当做一个妈妈,你就觉得妈妈应该无私,妈妈应该爱孩子比爱钱多,妈妈应该在孩子困难的时候帮助孩子,而不是把钱看得比孩子更重。当然我不是说她妈妈是对的,我只是跟她讲:“你忽略了妈妈的人性,当你把妈妈当做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比较容易原谅她。”


所以,在赛斯哲学思想里面有一个概念:我们常常用过高的期待和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我们会忧郁。


你期望自己表现得很好,期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很棒的,期望得到的是掌声而不是嘘声。你不容许自己是失败的、丢脸的、没面子的。


当然,你可以这样期待你自己。但是,万一这个期待不实际呢?太高了呢?或者你达不到呢?当你有一个达不到的期待、一个不符合现实的期待,在你努力、辛苦奋斗一阵子之后看不到成果,就陷入了忧郁。陷入忧郁后,你可能会吃药、治疗,可能会不工作,等一段时间好一点了,你就想要表现得很好,你又给自己设立了一个过高的期待,于是你永远在一种失落、自责、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的痛苦当中。

 

 

 其实不是你的错,是你的信念出问题了,因为你对自己有一个不切实际且过高的期待。这是很多人忧郁的原因。


亲密关系的冲突也一样,你可能对你周遭的人(先生、太太、孩子、父母)有着过高且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你觉得爸爸和妈妈就应该怎样,可是,问题是他们是人,我们要好好地分辨清楚:原来他们也是一个人。


我举个例子来讲。有些个案跟我说:“许医师,我的婚姻很痛苦,我嫁给我先生,我对我婆婆就比对我妈好,可是为什么我婆婆对她女儿比对我好呢?”我说:“你对你婆婆比对你妈妈好,我觉得很棒,你能做到这个程度,我也很佩服你,我没有意见。你怎么会觉得你婆婆应该对媳妇比对女儿好呢?女儿是她生的,是她养大的。对女儿好不是很正常吗?”



 

比如,当女婿把房子登记在女儿名下,婆婆就会说女婿很棒,疼老婆;当儿子把房子登记在媳妇名下,婆婆就会说儿子没用:“笨,万一人家以后离婚了,孩子带走了,跟别的男人跑了,你还剩什么?”


又比如,如果是女儿嫁出去,不用做家事,不用洗碗,婆婆就会说女儿很幸福,女婿疼她;如果是媳妇在家不洗碗不做家事,婆婆就会说媳妇懒惰。是不是差距很大?因为婆婆是人。


我们都会有一个过高的期待,我们都会对人有一个投射。这个没有错。但是当你的投射是让你看不到现实,你没有先接纳现实,你没有先认清现实,就有可能一辈子活在这个痛苦当中。就像那个媳妇说:“我婆婆怎么对她女儿比较好呢?”这就是人性啊。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也有一些家庭是更信任媳妇的,比如一些值钱的东西或首饰都是传给媳妇,不传给女儿。


所以,我们要检视自己的信念,是否对自己或他人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待。更多地看到现实、接纳现实,不需要对自己或者对别人有过高的期待。

作者|许添盛

摘自|许医师演讲《压力困境背后的陷阱与宝藏——谈压力与困境》

文字整理|莼境

编辑 | 麦田心灵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