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12-19

 

 

 成功(成长)方程式三要素


有些人在生命的各个层面持续成长,身体、情感。智性、灵性、财富等不断进入更高的层次,但也有些人拥有同样或更多的潜力,却在生命中辛苦挣扎。人是不是可以借着学习来使生命成长?有没有什么方法或指引可以创造成功?

 

巴关的教导中有一个著名的方程式:

意图+努力+恩典=成功(成长)

 

 

   


意图,也就是愿景,与欲望不同。我们知道一切都由欲望而生,一般人平均会有数百个欲望:想要一张更好的椅子,想要一间更美的办公室,想要去度假,想要一辆宾士车,想要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想要成为世界上最美的人,想要住在世界上最贵的地方
……新的欲望一直增加,却常记不得自己原本的欲望。这就是欲望的本质——跳跃且短暂。而意图与欲望不同,当欲望伴随着热情、渴求、极度的想望而来,并充满强烈的情绪时,我们称之为意图。意图会占据你,不是你拥有意图,而是它占有了你。若有人达成了伟大的事迹,都是因为被意图做占据。

 

一天之中,你可能会有一百个欲望,但是你对所有的欲望都有强烈的感受吗?如果你对某件事的感受很强烈,就会形成意图;也就是说,有着强烈情绪的欲望就是意图。例如你希望身体健康,但你对此欲望有强烈的感受吗?或者,你想改善财务状况的感受有多强烈?当你真正热切渴望的时候,障疑必然会消除,这就是巴关所说的:当你专注的时候,所有事情都会就绪定位。譬如佛陀就是被意图所占据,执着于找出人类痛苦的解决之道。人有可能不再受苦吗?我可以没有内在的痛苦吗?佛陀执着于这个问题,也因这个意图而苦修了6年,终至成道。另外如爱因斯坦、达尔文、牛顿等很有成就的人都很执着,很棒的演员和音乐家也是如此,温吞、不冷不热的人则无法成就任何事,不管是外在或内在世界都一样。

 

意图驱动着我们。如果你发现生命中的成长减缓,或根本没有尝试过成长的滋味,首先必须检视自己是否有很强的意图,接着再检查意图来自哪里:是来自不安全感、比较、自我憎恨,还是要证明给谁看?意图的根源为何?如果它的根源完满,成果也会是完满的;如果根源来自爱、快乐、对自我实现的需求,甚至更高层次——来自对贡献的需求,来自改变这个世界的热情,那么,这个意图的成果就会是美好而有益的。

 

你必须了解自己为什么需要某些事物。请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你的意图是什么?第二,这个意图真正的根源为何?第三,这个意图强烈到足以驱动我吗?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不带任何意图地活着呢?生命就算没有成长,应该也还好吧。我也许不会变成伟大的人,但我很快乐,或许只要有一点成长就够了。那我一定要有意图吗?我活得很满足、不想被打扰,这样可以吗?如果确实是你的选择,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你发现意识的平静湖面起了波澜,请扪心自问,为何会这样?也许是因为你的生命没有焦点,头脑也就跟着没了方向。意图是必要的,没有意图的人生就像一趟诶有目的地的旅程,只能漫无目的,四处漂泊流浪。

 

      如果头脑没有意图,不知道要往哪里前进,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循环不已的漩涡,专找自己麻烦,变成一场浪费生命的交战。人在宇宙之中是无法停滞不动的,不是前进就是后退,如果有意图驱动着你,你就会往前迈进。所以,觉知到自己的热情与天生的渴望,探寻自己的灵魂,你就会发现意图,同时获得成功(成长)方程式的第一个要素。

 

若你正在寻求成功与成长,

请件事你是否拥有与意图、努力、恩典这三个要素。

有时我们可能有正确的意图,也做了适当的努力,

却还是无法成功,这是或许就需要与较高意识连结。

 

 

   

 

成功(成长)方程式的第二个要素就是努力。有些人就像射出的箭一样,直接朝目标飞去,但也有许多人像枯叶一般,随风飘零。还有人虽然目标清楚,却缺乏足够的热情促使他们行动。如果你的意图够强烈,自然就会付诸行动,往目标前进。

 

地球又名行动界、因果界。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人不可能光坐着就吃到果实,必须经过播种、灌溉、培育幼苗等过程,才能吃到甜美的果实。

 

宇宙不会支持心理上或生理上昏睡的人,要促使自己采取行动,就必须有个强而有力的意图。

 

如果你的头脑与意识里有适当的意图,身体就会装备完成、准备行动,然后,努力和意图会互相支持、滋长强化,把你带往目的地。

 

宇宙支持的是对双方都有益的努力。当你朝目标与愿景前进时,要留意的不只是结果,还要注意所采取的方法或手段,必须是不会伤害人,且对自己与他人都有益的。

 

此外,你是否能持之以恒地努力?有人只有三分钟热度,有人可以持续3年,有些人甚至达到十年以上。如果可以持续不懈,就会看到努力的成果。但是人们常常要到旅程结束,才回去享受喜悦与快乐。常听到有人说:我先买下这块地,盖好房子,然后就可以放松,享受人生。”“实现所有的目标之后,我就可以放松了。”“退休以后,我就会真正快乐地享受生活。为什么要等到退休后才开始享受生命?是谁在阻止你,不让你现在就享受生命呢?为什么要延迟你的喜悦?如果人生一路走来,你所学习到的只有痛苦,没有喜悦,那么打你准备退休时,你的意识就能突然学会喜悦吗?

 

这是不可能的,你要学习的课题依然存在,而你的意识会变得呆滞无趣。但是,享受美好的生命根本不需等待!

 

我们不止谈论成功,也要谈如何享受成功,那称为满足。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满足则是你的意识状态,可以让你享受并体验成功。巴关说:喜悦不该延迟到旅途终结,而是在旅程之中就该发生。当朝向目标的每一步都是喜悦时,你就能享受生命。

 

你可以享受途中的风景,而不只是埋头向目的地前进吗?当你在享受时,可以与周遭的人一起分享吗?你可以不只在心里默想,而是向他人表达感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有贡献吗?总之,努力应该是持续、有建设性且相互滋养的!

 

 

 


当你拥有意图,也付出努力时,第三个要素常常随之而来,那就是恩典(神圣的介入),也有人称之为运气或偶然、巧合或神的力量。不管怎么称呼,都是成功(成长)方程式的第三个要素。

 

巴关曾说过一个真实故事,发生在他创办的学校旁的村庄里:

 

村子里有一位很老的医生,村民们尊他如神明,因为他给了村民许多帮助。人们很信任他,觉得只要去找他,就能解决健康上的难题。

 

这位老医师出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小时候,他看到许多人因病而死,许多穷人因病必须变卖家产,到大城市求医。所以,从小他就想要成为医生来服务村里的人,对此充满热情。他是个优秀的学生,而他父亲也支持他的愿景。

 

他申请了最好的四所医学院,每一所学校的笔试都考得很好,口试却都无法通过,因为在口试时,他不是惊慌失措,就是结结巴巴,甚至脱口说出错误的答案,所以总是失败。已经有三所医学院拒绝他了,只剩下一所,而且招收新生的期限就要到了。他与父亲坐火车到最后一所医学院考试,他觉得很难过,因为他一直想要完成这个梦想,所以非常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才有此机会,但现在梦想却有可能破灭。正当他与父亲谈话时,车厢里的另一位乘客问他父亲:你的儿子为什么这么悲伤呢?他在担忧什么?他父亲便告诉这位陌生人,说他想成为医生,但这次是最后的机会,并告诉他整个故事。陌生人微笑着说:不用担心,你儿子会实现梦想的。在他的梦想里,神与他同在。父亲与儿子都觉得很开心,因为陌生人如此好心。

 

他们与这个陌生人在下了火车之后就分开了。第二天就是口试,虽然他已经高分通过笔试,但这个最后的口试就是他最惧怕的。当他打开门时,发现一排主考官的中间的就坐着前一晚在火车上遇见的好心人。好心人微笑着欢迎他,接下来的情况就不用多说了。他从这所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外科医生,最后当上医学院院长,退休后回到他的村子,服务乡亲超过三十个年头。

 

印度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那个人碰见第二天的主考官的几率有多少?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这种体验,当我们有意图也有努力时,神圣的介入(恩典)就发生了。这种奇妙的巧合或好运,确实存在着!

 

拥有了成功(成长)方程式的强两个要素之后,要如何吸引第三个呢?

 

 

当你与较高意识连接时,会发现自己触及到无限的帮助、巨大的力量与伟大的智慧。突然间,生命像是一场游戏,因为较高意识就像网际网络,无所不在地显化。祂显化了你、你的朋友、你的生意伙伴等一切人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拥有意图并与较高意识连接时,祂会让人在世界各处移动,仿佛是棋盘上的棋子。人们开始互相连结,于是出现了巧合。你可以很清楚看到神圣的手在运作,看到神圣的智慧是如此地想帮助你,希望你快乐。巴关常说:人与神并不是真的不同,而是同一个实相的两个端点。你的较高意识,你的高我——或者你要称呼他、她、祂或任何名称都可以——会以你想要的方式回应你。你一定要知道,你的较高意识就是你的朋友,而朋友自然会关心你的幸福。这里有一个很美的故事:

 

一位父亲和儿子去海滩玩,父亲在海边散步,男孩在盖沙堡。盖到一半时,男孩发现有颗大石头挡在中间,便急着想把石头移开,因为如果不移开的话,他的城堡就得停工了。他拼命移动石头,却毫无动静,于是哭了起来。父亲发现后,跑来问儿子:你为什么哭呢?儿子指着石头对父亲说:我试着移开,却做不到。父亲说:你尽了所有的努力,用尽一切力量了吗?男孩说:是啊!父亲却说:你没有,因为你全部的力量还包括我的啊!如果你没有用到我的力量,代表你只用了一部分力量,而不是全部!最后,父亲与儿子合力移开了石头,男孩也完成了他的城堡。

 

如果不与较高意识连结,你就没有用尽所有的力量。若你正在寻求成功与成长,请检视你是否拥有意图、努力、恩典这三个要素。有时我们可能有正确的意图,也做了适当的努力,却还是无法成功,这时或许就需要与较高意识连结,因为宇宙里有许多利益冲突,也许某个东西同时有许多人都想要,也可能你想要的东西与其他家人想要的不一样,唯有神圣的智慧才能走出这座迷宫,解决生命中曲折难解的问题。

 来源:让爱回家

訊息提供:http://mp.weixin.qq.com/s/fq2apl2Qoq7WMEJ9TgGM4A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如是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